对话亚宁:《扫黑·决战》“题材优先”背后,爱奇艺影业的“双线”策略
访谈/撰文:EW |岳鸿 胡岚
审核: EW | 岳鸿(上海)
支持:东西影视组
这个五一档,拥挤之余,有人撤退,也有人“空降”。《扫黑·决战》就属于后者。
距离五一档仅十天,《扫黑·决战》成为最后一部定档电影。《扫黑·决战》根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部分真实案件改编,聚焦的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空白的“扫黑”题材。
对于爱奇艺影业而言,这也是其今年第一部覆盖大档期的电影,是爱奇艺去年8月发布的年度片单中第二部与外界见面的电影。
作为一家2014年便成立的互联网电影公司,梳理爱奇艺电影近年的表现,可以发现,以2019年提出“爱奇艺出品电影”战略为分水岭,之后的策略有明显的转向。
虽然说爱奇艺投入更多的精力或者资源来做电影已经是较为可见的。去年上映的纪录电影《棒!少年》等,为爱奇艺在电影圈内树立品牌拉了不少好感。不过相比一部部大银幕作品引发的讨论,爱奇艺电影的另一个广为关注的战场,实际是在线上发行。而这也正是当下全球范围内电影发行模式重塑期的焦点。
站在这样一个节点,到底应该如何理解爱奇艺的院线电影自制策略?
在日前的《扫黑·决战》首映礼之前,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在接受东西文娱专访时,谈到了这部电影的内容决策过程,亚宁表示,“它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题材的空白是爱奇艺影业决定去做这部电影的首要因素。
在向东西文娱讲述《扫黑·决战》上映的幕后故事之余,亚宁提到了爱奇艺影业当下的选片策略,而更为重要的是,从2019年提出“爱奇艺出品电影”战略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内,爱奇艺电影在灵活调整后,也更为清晰化全盘的逻辑。
“题材优先”的《扫黑·决战》
《扫黑·决战》是“爱奇艺出品电影”那1/100通过率中的一部。
去年北京电影节期间,爱奇艺披露的数据称,在2019年5月到去年6月的时间里,爱奇艺收到了1486个院线电影项目的申请,其中343部作品进入初评阶段,73部作品提报内部绿灯会审评,最终13部作品进入立项开发。
放到五一档,《扫黑·决战》的首要标签便是“扫黑除恶”。而若放到爱奇艺影业众多落地的项目中,内部决策的首要标准依然是题材。
“题材的新颖性是第一位的,最好是没做过的,《扫黑》时间那么紧,导演可能也不是最大的,演员可能也不是最有流量的,为什么要去做?还是题材的创新性,这个片子它在中国电影的片库里,可能再过些年它也还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亚宁表示。
《扫黑·决战》是以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案件为原型,展现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讲述扫黑专案组组长宋一锐(姜武饰)带领组员由一起征地拆迁案深入调查,突破层层阻挠,与幕后的黑恶势力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
过往,这类题材因为太敏感、尖锐,在审查方面也就必然要面临更多的挑战,以致于《扫黑·决战》首映得到的评价是“敢拍”。
对于爱奇艺影业而言,在题材的把握上,从备案时最初的“两面人”到最终的“决战”,亚宁和他的团队也经历了一个“写人还是写事”的选择,“后来我们决定还是写事。在100分钟的容量里,你可能没有办法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更深入,所以基本上是按照故事来推动。”
《扫黑·决战》的故事主体发生在县城,是面向基层的,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电影的受众群体是更为大众的,但与此同时,电影又希望尽可能有所突破,兼顾票房与口碑、影响力。
亚宁也坦诚,“电影院的第一受众最核心的那一拨人大多还是在一二线城市。”所以在拍摄的层面,爱奇艺还是按照更为商业化的类型表达来诠释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要不然会感觉有点陈旧。”
选角层面,自2019年9月份接到这个选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选择到合适的导演和主创团队,剧本从无到有写完到拍完,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奇艺影业大胆启用了新人导演吕聿来,并启用了姜武和张颂文这样的“戏骨”担纲领衔主演。
在片中,姜武饰演扫黑专案组组长宋一锐,与张颂文饰演的拥有多面身份的基层县长曹志远同台飙戏,也成为电影最为重要的看点之一。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很重要的是要考虑演员这个角色的适合度,演员演这个角色给观众的感觉是真实的,是可信的。亚宁认为,目前来看,选角为电影是加分的。
在此之前,不管是吕聿来,还是张颂文、金世佳,爱奇艺都与之颇有合作渊源。
导演吕聿来,虽然此前更多呈现的是演员的身份,出演过《孔雀》和《摩天大楼》等多部影视作品,2017年爱奇艺成为了吕聿来第一部长片《桃源》的主要出品方;而张颂文此前则通过出演爱奇艺的爆款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被观众熟知,并被评价为“教科书式演技”,金世佳出演的《河神2》,在塑造角色形象方面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宣发层面的反馈来说,这个电影的目标或已一定程度实现。亚宁表示,从前期点映来看,“真实”、“大尺度”、“敢拍敢演”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认为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情况。
策略调整
三大选片标准:类型、节奏、情绪共鸣
《扫黑·决战》上映之时,“千场点映”等宣发动作,也让联合出品方恒业影业浮出水面。在此前爱奇艺的片单中,恒业也出现在了多部电影中,这多少体现出爱奇艺2019年提出的电影出品策略已经悄然有所转变。
2019年5月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启动“爱奇艺出品电影”战略。以爱奇艺独家投资、联合制作、院线发行的合作方式与制片方、院线/影院展开合作,爱奇艺影业负责影片的立项、投资、宣发,参与创作和制片管理,这份计划放在当下依然在上下游显得较为革新。
2020年的北京电影节上,亚宁发布了2020-2021年爱奇艺院线新片片单,并以“独家投资、联合制作、院线发行”三要素,公开定义何谓 “爱奇艺出品电影”。
爱奇艺电影部分片单
亚宁向东西文娱表示,对于优秀的项目,其实爱奇艺影业已经做到全投的气魄并且打破投资上限,希望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爱奇艺影业经过两年来的经验积累,业务依然涉及制片、宣传、发行在内的整个全产业链,但相对来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面的孵化制作上,对于影片发行模式则分为两类,即院线发行和线上发行。
对于“爱奇艺出品电影”来说,经过内部专业的评估体系,适合院线观众的作品保持院线发行模式并尝试与行业内优秀的宣发团队合作,对于更适合站内受众的项目则采用线上发行模式。
“线上发行肯定是我们的优势,未来我们在这方面可能会更着重一些。传统的院线发行,我们还是会找比较有经验的公司来一起合作”。亚宁表示。
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型,爱奇艺在收到报名的项目后,内部有一个评价体系,由负责传统院线的同事和网络电影方面的同事共同评估,这进一步促进了爱奇艺选片标准体系的确立。
亚宁表示,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说,类型化是考量的第一要素,“我们希望一个片子它是什么类型观众能很快掌握,这也符合现在电影院线及线上发行强调影片类型化的趋势。”
第二因素就是节奏。过去电影其实是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的艺术,所以从传统电影的模式上来讲,会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徐徐进入展开故事,但是考虑到现在院线电影的核心观众是18~24岁的年轻人,这个人群对视频的消费习惯,审美需求都有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情节密度会要求更高。
第三是共情共鸣,前面两个要素的基础上,共情共鸣是辅助,是成就大爆款的加成因素。
线上线下
“爱奇艺出品电影”后续计划
“随着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将来电影数量会越来越多,但电影院发行的档期越来越宝贵,影片又都在最集中的档期里上映。所以如果我们达到年产20部电影的时候,可能一年大概有四五部电影院线上映,其他的15部考虑直接在线上发行,这是我们从数量上的一种想法和规划。”亚宁表示。
在前几年的累积下,爱奇艺已建立了8个电影相关的工作室。亚宁表示,目前工作室之间并未区别定位,更多的仍处于一个多元化创作的阶段。
正如之前爱奇艺强调的,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做电影,亚宁表示,将来会通过更多的自制,更多的内容原创来丰富爱奇艺平台的电影储备,“既有自制出品项目、又有版权购买项目”。
亚宁表示,爱奇艺相比其他电影公司的最大不同在于,影片选择的时候,就会考虑线上表现。“我们最大的想法是线上和线下互补,跟传统电影公司相比,我们还有线上的变现实力和能力,这是优势所在”。
线上发行部分,爱奇艺正在大力推进的是PVOD付费点播模式。去年以来,爱奇艺一方面重新调整了“网络电影”的分账模式,从而让一些较为优质的网络电影进入爱奇艺的单点付费通道。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院线电影的网络首发,从《肥龙过江》开始,后续又发行了文艺片《春潮》和《春江水暖》、视效大片《征途》、奥斯卡得奖影片《婚姻故事》、剧情动作片《我们永不言弃》、少女向的奇幻片《怪物先生》、与奈飞全球同步发行的派拉蒙动画片《海绵宝宝:营救大冒险》等。可以看到,PVOD模式已经得到更多片方响应。
“将来有些片子可以选择到线上来,我们把爱奇艺的会员资源跟片方来共享,影片可通过线上的单片付费模式,实现票房分账。”亚宁认为,由此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影片可以借此有更多变现的机会。
对于爱奇艺影业而言,这种模式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亚宁表示,“过去有些项目我们收到以后,觉得它的体量、题材类型不适合院线观众,可能就会放弃,但现在因为有了 PVOD模式,我们会探讨,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是网络观众特别喜欢的类型,又能找到受网络观众熟悉并且与角色匹配度高的演员,我们就会做。这样的变化就会给项目带来更多机会。”
本周同区位更新